尽管大多数西方人都听说过因果报应,但仍然存在许多关于其意义的混淆。 例如,许多人似乎认为业力仅仅是为了在下一生中获得奖励或惩罚。 在其他亚洲精神传统中可以理解这种方式,但这并不完全是佛教如何理解的
可以肯定的是,你可以找到佛教老师,他们会告诉你业力(或巴利的业力)是关于重生的好坏。 但如果你深入挖掘,就会出现不同的画面。
因果报应
梵语词语业力意味着“意志行为”或“行为”。 业力定律是一种因果关系法则,也是一种理解,即每一种行为都会产生果实。
在佛教中,业力不是宇宙刑事司法系统。 它背后没有任何智慧可以奖励或惩罚。 这更像是一种自然法则
业力是由身体,言语和心灵的有意行为创造的。 只有贪婪,仇恨和妄想的行为才不会产生业力效应。 请注意,意图可能是潜意识的。
在大多数佛教学校中,人们都知道业力的影响立即开始; 因果关系是一个。 也是这样的情况,一旦启动,业力往往会在许多方向继续,如池塘上的涟漪。 所以,无论你是否相信重生,业力仍然很重要。 你现在所做的事情会影响你现在的生活
业力不是神秘或隐藏的。 一旦你理解了它是什么,你就可以在你周围观察它。 例如,假设一个人在工作中陷入争论。 他带着愤怒的心情开车回家,在十字路口切断了一个人。 司机被切断现在很生气,当她回到家时,她对女儿大吼大叫。 这是行动中的业力 - 一个愤怒的行为触及了更多。 如果争论的人有精神上的纪律放弃他的愤怒,业力将停止与他。
新生
基本上,当业力的影响在一生中持续时,它会导致重生。 但是,鉴于非自我的教义, 谁真正重生?
古典印度教对转世的理解是,灵魂或者阿特曼 ,多次重生。 但佛陀教导了解放者的教义 - 没有灵魂,也没有自我。 这意味着身体中没有个体“自我”的永恒本质,这是历史上佛陀多次解释的事情。
那么,再说一次,如果有重生, 谁重生呢? 佛教的各种流派以不同的方式处理这个问题,但充分认识到重生的意义接近于启蒙本身。
业力和重生
鉴于上述定义,业力和重生与彼此有什么关系?
我们已经说过,个体自我的灵魂或微妙的本质不会从一个身体转移到另一个身体来过另一个生命。 然而,佛陀教导说,一个生命与另一个生命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这种因果关系是业力,它决定了新生。 新生的人既不是同一个人,也不是与死者不同的人。
在上座部佛教中,教导了重生需要三个因素:母亲的卵子,父亲的精子和业力的能量(巴利的kamma-vega )。换句话说,我们创造的业力的能量依然存在我们并导致重生。这个过程已经等同于它到达耳朵时的振动方式,经历了声音。
在大乘佛教的一些学校中,人们认为生命体征消失后,一些微妙的意识仍在继续。 在藏传佛教中,这种微妙的意识在出生和死亡之间的时间 - 巴尔多 - 的详细描述在Bardo Thodol中被详细描述,被称为西藏死亡之书。